伯纳黛特

复仇者联盟3Repo:无限绝望

廿七:


警告:
有严重剧透
少量专业方向的分析
请酌情观看

目录:
Section1 引子
Section2 简述
Section3 剧情批判(剧透部分)
Section4 观点陈述(评价部分)



【引子·场记】

一切戛然而止。

没有鼓掌,没有欢呼,大屏幕上白色的字幕开始滚动,一片黑暗中,死一样的沉寂,所有人都沉默了。

片刻后影厅里骚动起来,隐隐约约回荡着几声叹息和不解的低语,几盏昏暗的灯自后排亮起,观众不安起来,陆续走了些小声交流着的人,但更多的观众选择等待,等待着字幕结束后的转机。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我左手边的男人揉了揉他那头本来就散乱的金发,拿出手机一边输入着什么,一边与他的同伴交流。

人群开始变得有些喧哗了,拥挤的影厅里混杂着爆米花与汽水的味道,冰块在杯子里晃动的声音与片尾曲交杂在一起,就像一支由水平低劣的乐团所演奏的走了调的交响乐曲。

当人声再次响起时,所有人都抬起了头,紧紧盯着那块依旧漆黑的荧屏,满怀期待和不甘,似乎是想从里面找出些奇迹的线索来。

可是,什么都没有。

画面亮起,画面暗淡,黑场,结束。

依旧是重蹈覆辙的戏码,没有人能够拯救这一切了,最后那个红蓝白色的标志似乎预示了一些希望,可终究还是失落占了上风。

一切都太匆忙了,仿佛一场飓风过境,还没来得及呼救,就已经失去了所有。

“That‘s all?”

我听见后面有人这么问。

THAT‘S ALL.

这是这部电影给我们所有人的回答。



【简述】

无限战争是一部令人震惊的电影。

它有着低配乔治·马丁风格的剧本,好莱坞工业流水线水平的音画效果,以及顶级预告片的节奏剪辑。

这,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组合,一个崭新的电影表现方式,通过让观众体验一场前所未有的浸入式绝望和迷茫,明晃晃地告诉每一位支付了电影票的人:

嘿!我们不在意英雄,我们只是想让你哭然后回家狂刷推特——Is that so COOL?

该手段曾在《美国队长3:内战》的剧情编排与宣传中被广泛运用,通过挑起观众的负面情绪使制片方获得了极高的话题度,并且赚得盆满钵满。

可以说大成功。

那么,一个成功的制作模式,再来一遍,有何不可呢?

前一晚专业课上Professor用case study预测无限战争的剧情时说着这句话,没想到一语成谶。

《复仇者联盟3》,在拥有数量庞大的角色和世界观的前提下,编导显然已经无力像第一部时那样稳妥地安排好群像剧的节奏,只能在这样的绝境中背水一战,自废武功,再度将重点放在挑起观众的负面情绪上(通俗地说就是虐粉),以保证电影的商业利益最大化。

是的,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做到了,成功的宣发,满载话题度的剧情,二代英雄个人电影的全面展开,无一不昭显着迪士尼的在漫威系列上的野心。

但这份野心,却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实力支撑。

之所以标题把无限战争称为无限绝望,就是因为这部大制作影片亲手掐灭了观众高涨的期望,比起先前一系列不能说非常出彩,但每一部稳打稳扎并取得不错评价的个人英雄片,开始有了些江郎才尽的意味,虎头蛇尾的排布,戛然而止的剧情,流于表面的过场,让人看不清漫威宇宙的未来。


【剧情批判(Critique)】

因为本片人物实在太多,支线错综复杂,形散而神也散,按电影时间线复述比较难理解,以下内容按人物组叙述,尽量还原我还记得的重点部分。

2.1阿斯加德组

影片承接《雷神3:诸神黄昏》的片尾,阿斯加德的飞船遭遇了灭霸的袭击,第一幕就是阿斯加德全灭,尸横遍野,索尔被灭霸挟持,灭霸要求洛基交出魔方。

在一片沉重氛围的开头洛基依旧保持着他的小幽默,引出了浩克,一番不痛不痒的打斗后浩克落败,被海姆达尔用尽最后的力量传送到地球,洛基不忍索尔被杀,交出魔方,并假意称臣同时意图刺杀灭霸,不幸被识破,于是一旁被困住无法动弹和出声阻止的索尔,眼睁睁地看着弟弟,挣扎着,被灭霸掐死在面前。

他们眼中含泪,而洛基在失去意识前对灭霸说:

“你永远不会成为神。”
“You‘ll never be a GOD.”

灭霸离开前彻底炸毁了阿斯加德的飞船,挣脱了桎梏的索尔爬到已经死去的洛基身边,伏在他身上失声痛哭。

至此为止,全片正式开始。

这一段处理可以说是整部电影里,所有的英雄与反英雄角色中最细腻的,期间穿插了大量兄弟二人的眼神互动与特写,当洛基意图偷袭时索尔焦虑不安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身处同一个场景,诸神黄昏中他们携手同行期待着有彼此的未来时看起来多么美好,此时的每一幕就有多么绝望。

阿斯加德陷落了,阿斯加德的人民也消逝了,他们的前方再没有未来,在压倒性的力量面前,他们只能跪倒在命运巨轮的碾压下,化为灰烬。

最终的最终,连“他们”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个绝望的他。

开场时我还期待着这又是一个恶作剧之神的小把戏,可事实是,再没有人见过这一抹幽绿的身影,整部电影开始于绝望,亦结束于绝望。

索尔在爆炸中昏迷,被银河护卫队一行捡到,苏醒后与吃醋的星爵发生了一些小摩擦,最后兵分两路,与浣熊火箭(Rocket)一组,前往冰火中小恶魔饰演的巨型矮人(矮人的相貌设定与巨人的体型)处锻造战斧。

战斧的斧柄由树人格鲁特(Groot)自断一只手制成。

雷神后期出场剧情推动不多,主要是视觉高潮,一是作为一个天降AOE支援地球势力翻盘,二是在最终的复仇对峙中将战斧刺入灭霸心口,逼退了已经获得全部宝石的灭霸。

但人类并未取得胜利,迎接他们的,是灰飞烟灭。

2.2泰坦组(钢铁侠,蜘蛛侠,博士与星爵)

托尼首先与奇异博士Dr.Strange汇合,两位福尔摩斯先生同框却互相看不惯,小争执后纽约遭到袭击,奇异博士因为掌握着时间宝石被抓走,前来帮忙的彼得帕克紧追其后被飞船带离地球无法呼吸,托尼召唤了给蜘蛛侠准备的战甲,并追上,三人一同随着飞船离开地球。

托尼与彼得帕克合力救下了被施以酷刑的奇异博士,一番讨论后托尼认可了彼得,宣布他正式成为复仇者联盟的一员,彼得帕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三人到达灭霸的故乡泰坦星后遭遇了星爵一行人,互不相识的双方交手后终于通过索尔的话澄清了彼此身份,决定联手抗击灭霸。

星爵在到达泰坦星前赶赴了Knowhere,在那里被灭霸用现实宝石制造的幻像击败,卡魔拉偷袭灭霸不成被带走,星爵等人一路寻人找到了泰坦星。

与此同时,卡魔拉被灭霸带回,以妹妹星云的生命威胁她说出了灵魂宝石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卡魔拉幼时生活在一个带有中式元素的星球,包括卡魔拉衣着也接近明清的斜襟小袄,灭霸看中了卡魔拉的天赋将其带走收养,并希望培养成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一开始不起眼的中式元素在影片最后的部分成为了关键因素。

灵魂宝石由美国队长的敌人,被宝石放逐至宇宙的红骷髅看管,灭霸和卡魔拉到达之后红骷髅告知灭霸灵魂宝石必须以心爱之人的灵魂交换,卡魔拉原以为灭霸没有所爱之人,直到看到灭霸流泪才发觉他对自己有着至深的亲情,卡魔拉决定自杀保护灵魂宝石不被取走,却被灭霸阻拦并亲手杀死,获得了灵魂宝石。

这一切星爵都不知情。

直到灭霸降临泰坦星球夺取时间宝石,众人合力抵抗,虫女催眠了灭霸,托尼与彼得趁机取下灭霸的宝石手套,谁知催眠中的灭霸深陷丧女之痛,在星爵的一再逼问下终于吐露卡魔拉已死,众人一再提醒星爵不要冲动,但失控的星爵打醒了灭霸,计划彻底失败。

灭霸用引力破坏邻星坠下陨石攻击众人,最后托尼单挑灭霸直到能量耗尽,灭霸对托尼表示了敬仰并表示我们都是被科学所诅咒之人,但依旧重伤了托尼并打算杀死他,千钧一发之际,奇异博士以交出时间宝石为代价救下了托尼。

在对峙前灭霸表示,他的计划是清除宇宙中一半的人口,资源不足而人口过剩会导致灾难,应当随机抽取一半人杀死才能保证稳定和繁荣,而在计划完成后,他会功成身退,而人们会明白他才是英雄。

先不提灭霸令人无话可说的,可以形容为愚蠢的行为动机,单说星爵的强行坏事,转折之生硬编排之刻意,在周围数人三番五次提醒劝阻,彼得帕克几乎已经摘下灭霸手套的情况下强行失去理智一拳打醒灭霸甚至连带中伤队友。

这一行为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了整部电影的悲剧结局,不知编导对这个角色究竟是什么看法才会把一个如此突兀甚至负罪的转折点放在他身上。而且就整部电影而言,除了班纳以外,星爵一直处于一个争风吃醋,插科打诨的搞笑役定位,可以说这是银河护卫队的风格延续,但在无限战争这样的沉重题材中,电影前半部分所有的幽默风趣都成了甩在观众脸上的巴掌,一声一声,无比响亮,伴随着火辣辣的痛楚,编导像摆弄玩具一样让这些角色们逗笑了观众,最后却告诉你,你笑得太早了,无知的白痴们。

2.3瓦坎达组(美队,黑豹,班纳,黑寡妇,冬兵,红女巫,幻视,猎鹰,罗迪上校)

远离纷争隐居苏格兰的红女巫与幻视遭到灭霸手下袭击,幸好美国队长史蒂夫与黑寡妇、猎鹰及时赶到,将二人救回美国复仇者总部,罗迪正在总部与美国政客协商,同时班纳也到场。

为了毁灭宝石而不伤害幻视,史蒂夫等人决定带幻视前往瓦坎达进行分离手术,同时远在瓦坎达的冬兵巴基得到了黑豹送来的新手臂。

史蒂夫一行人到达瓦坎达后与巴基汇合,幻视进行手术时灭霸部下来袭,史蒂夫与黑豹带领各自的人手进行防卫反击,由于灭霸军队的人海战术众人逐渐不敌,班纳召唤浩克依旧无果,红女巫一人操纵数台地方机器反击还是处于下风,幻视遭到袭击,此时天降雷神,以雷电大范围AOE逆转局势,眼看幻视脱困,灭霸降临,史蒂夫单独对峙灭霸终究不敌,红女巫忍痛摧毁幻视未能分离的宝石,却被灭霸以时间宝石倒流修正,灭霸抢夺了宝石后索尔突击攻坚,打破了灭霸的防御并成功将战斧刺入灭霸心口,灭霸此时陷入幻觉,在一片红色的海天中看到了一座中式建筑,身着斜襟小袄的年幼的卡魔拉站在建筑下问他你付出了什么,灭霸有所动容,回答道:一切。

灭霸回到现实,手套变得焦黑,索尔逼问发生了什么,灭霸不答,在背后打开时空门遁走。

正当众人稍缓时,巴基跌跌撞撞地走来,喊着史蒂夫的名字,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整个人就化作烟尘消散了,史蒂夫扑上去却没有能留住自己的挚友,短短几秒内,詹姆斯·巴恩斯,冬日战士就这么灰飞烟灭了,史蒂夫无助地想抓起飘落在地上的尘土,可什么都没有了。

什么都没剩下。

角色们陆续消失,红女巫,猎鹰,远在泰坦星的彼得帕克感觉不对劲,踉跄着扑倒进托尼的怀里,死死地抱住自己一直以来最仰慕的前辈,慌乱地哀求着:

“I don‘t want to go please Stark I don’t want to go……”

他只是个少年,他还有无数美好的未来,他甚至没有想过自己为如此突然地死去。

他害怕了,他哭泣了,他在消失,他快感受不到自己了。

他不想死。

他像所有孩子一样紧紧地抱住自己所最依赖的人,希望能得到来自对方的庇护。

而抱着他的那个人看不见面目,只是颤抖着声音地安慰他,不会的,你会没事的。

可少年还是倒下了,他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

I‘m sorry.

他是在为自己的固执不听劝道歉吗?

他是在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而道歉吗?

可不管是托尼·施塔克还是观众,都再无从知晓了。

影片最后,是灭霸独自坐在一片世外桃源般的梯田上,眺望远方。

尽管在这部分花了很多笔墨去描写英雄的逝去,但实际这在电影中处理得十分草率,我只是想尽可能地把这些英雄应得的感动与尊敬还原给他们。

英雄死去的镜头加起来也不过数秒的时间,如果是在影院,可以说观众还没来得及悲伤,剧情就已经匆匆走过了。

就像一个粗糙的陈列展览,时间已经不充裕了,而导演又急着给所有人展示:看,这个英雄牺牲了。于是将镜头赶在落幕之前匆匆在每个人身上扫过一遍,一场战争还未开始,就匆匆落下了帷幕。

2.4彩蛋组(局长、蚁人、惊奇队长)

局长与希尔开车讨论着关于蚁人的事情,忽然发生了车祸,二人下车查看发现车内无人,接着两人陆续消失,最后局长留下的传呼机上出现了惊奇队长的标志。

【观点陈述】

3.1镜头语言中的声画效果

无限战争的运镜相对前作出现了更多非常规视角,以不安定的构图表现局势的紧张,红骷髅所在星球的背景设计眼前一亮,片中多次出现复仇者联盟的主题旋律,适当调动气氛。

除此之外,本片声画中规中矩,达到好莱坞工业平均水平,大部分剧情基本固定于泰坦星,瓦坎达草坪,各色大同小异的驾驶舱或废墟这三种场景,即使是最后英雄死亡高潮也没有格外亮眼的声画布置,因此没有特别优秀的加分项目。

3.2群像电影的节奏把控

无限战争的节奏崩盘在第二部时已有初现。

复仇者联盟第一部可以说是一部成功的超级英雄群像电影,每一个角色的介绍和表现都清晰易懂,互相联系,数条支线合理交汇最终迎来决战,不论是没有看过前作的路人还是粉丝,都能享受到乐趣。

第二部剧奥创的设定并没有成功吸引观众制造矛盾点,众人的形象表现也十分平淡,因此反响不佳,而人物的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个局面——导演无法驾驭了。

美国队长三则通过激烈的冲突再次强调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甚至通过强行制造矛盾和角色的过度反应恰到好处地平衡了各个角色的戏份,同样成为现象级电影。

于是在英雄人数多得史无前例的无限战争中,漫威故技重施,计划用极富冲击性的剧情作为卖点,以弥补人物过多无法掌控而导致所有角色都浮于表面的现象。

计划是美好的,可无限战争却没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本应作为重头戏的角色牺牲反而成为了最后几分钟匆忙掠过的几个片段,没有铺垫,没有渲染,他们就这么消失了,简单粗暴,眨眼间灰飞烟灭,草率收场。

整部电影作为无限战争的上部,本应当担负起交代百分之五十剧情的重任,可直到结束,连剧情支线收束都未能达成。从头到尾英雄们都四散分离,各自战斗,尾声部分雷神索尔的线草草并入瓦坎达战场中,而泰坦星的英雄们依旧失联。

整部电影好好表现的进度大约只占整个事件的只有百分之三十,剩下的百分之二十飞速快进,比如观众们期待已久的美国队长在这一部中形象再次回到了第二部的平庸水准,除了短暂单挑灭霸外再无特别表现人物特质的精彩内容,而星爵与雷神的关于琐事的拌嘴却令很多观众印象深刻,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在节奏配比上,正剧与铺垫是失衡的。

而剧情的抑扬上,全片都处于抑,几乎没有扬的衬托调节,就如一支崩盘的股票,一跌到底,当你以为应该跌停了,它竟然还在往下走。所有英雄从开局起就被灭霸以压倒性优势殴打,战况凄惨,反击无效,至多只给灭霸留下皮肉伤,这是一部原生态的展现英雄失败过程的纪录片,而且还试图以一种故作轻松的语调告诉你,看,你努力,你不放弃,你坚持到底,可是你注定赢不了,所以还是去死吧。

在这失衡的节奏和跌破底线的基调下,我甚至感觉到了制作方对英雄的不在意,他们都是为了电影热度而服务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我想哪怕是商业片制作方也应该给予自己创造的角色一些应有的尊重,但这部电影中出现的几乎是满屏幕的长达近三个小时的蹂躏,蹂躏角色,蹂躏观众,哀鸿遍野,尸骨无存,惨不忍睹。

可以想象,制作方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饱受剧情折磨的影迷们痛苦流涕着走出影院,打开手机,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哭诉自己心爱的角色遭遇了多少苦难煎熬,然后吸引更多对此好奇或者惊讶的人前来影院观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于是票房大卖,功成名就。

但致命的地方在于,电影本身的质量并非上乘,甚至可以形容为一部加长版预告片。剧情才刚刚发端就已经结束,从剧本构架来讲,如果这是一篇5000字的论文,那么导演花了4000字才刚刚写完摘要和背景介绍,剩下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讨论,结论,笔记都挤在了最后的1000字里,互相挤压的结果就是这些本就是重点部分的要点,一个都没有说清楚,换言之,什么都没表达出来,文章的价值只有前面的4000字,并且只有这4000字并不能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只是匆忙赶在due day前交了个稿而已。

名声与实力不匹配时,消费的就是自己品牌的口碑,一次或许有人买账,可如果两次三次呢?当一个品牌失去客户的信任,还能有回转的余地吗?

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确实,并非易事了。


3.3反派角色的塑造

一个好的英雄片一定有一个优秀的反派塑造。

个人入坑漫威电影宇宙其实是要早于DC的,虽然小时候看过很多正义联盟与蝙蝠侠的动画,但从未真正深入去了解过超级英雄的世界,直到那个夏天,满怀激动地看完《复仇者联盟》,那时候Loki流行的称呼还是司令,而我就像所有迷妹一样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看完无限战争出来,我一样头脑发懵,可第一部是激动得不知所措,第三部则是想被人狠狠砸了一下脑袋,因为太痛,一时间思绪只剩下一片空白。

灭霸的宇宙版人类清除计划搞得声势浩大,最后却只有轻描淡写地灰飞烟灭,并不是无声胜有声的沉重,是真的眨眼间一切虚无。而灭霸则寄情山水,独坐在中式田园的木屋里,兴许是在怀念他逝去的亲情。

漫威之前除了《复仇者联盟2》以外几乎都做到了塑造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观众的反派,而DC重启前诺兰执导的蝙蝠侠系列的成功也同样遵循了这条规律,失败案例可查《BvS》与《正义联盟》,而这次我主观给《无限战争》的评价不高,几乎有一半的原因也要归咎于此。

灭霸的人物塑造可以说并不讨喜,首先由于原作原因,形象就不具优势。其次,他以一己之力蹂躏了所有观众喜爱的角色,观众对他的接受度只会低不会高。再次,他自称是科学诅咒之人,却又提出了与这身份所不匹配的,简单粗暴到直接消灭一半人口的计划,紧接着又悖于他接近绝对理性的设定,深陷亲情桎梏,杀人却又懊悔,制作方似乎是想通过亲情在一定程度上洗白灭霸,却因为不恰当的节奏处理使人设显得飘忽不定反复无常,以至于到后期更是多了几分莫名其妙的感觉,而就在所有人对反派角色好感度极低的时候,电影宣告反派全面胜利,正义的一方彻底失败,这样的剧情使电影观感变得极差。

悲剧式收尾配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往往能出佳作,引发人们对话题的思考,可无限战争本身作为一部纯商业化的片子先天不存在深厚底蕴,目标观众的观影目标大多数是寻找感官享受,刺激,图个爽,寄托情怀和梦想,而无限战争的悲剧式结尾没能引发思考,以至于通篇看下来所有观众只能深切地体会到一个字,惨。


【总结】

平心而论,无限战争的剪辑没有大差错,声画是标准水平,剧情上能看出漫威的布局,却终究还是表现不佳,虎头蛇尾,匆匆忙忙就给观众递上了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我真心希望第四部能够好好地弥补这些角色处理不足的问题,把整个故事圆回来,在没有英雄末路,再没有日暮黄昏,看那些曾并肩作战的英雄再次将性命交托彼此,携手共战,看他们所爱的人完好如初地归来,相伴白头,此生不离。


(完)



*关于封面图的一些个人小想法:Tony is kissing the ash that Peter Parker remains on his hands.

评论

热度(362)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